■本报记者 赵天予 浦东报道
东明路街道的居民们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名中医的服务了。4月29日,上海徐浦中医医院与东明路街道27个居民区签订同创共建协议,双方将通过这一平台,共享资源,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。这也是东明路街道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——社区与“两新”党组织共建联建制度塑造的又一个成功案例。
当天,双方现场进行了签约。今后,徐浦中医医院将在社区开展针对“未病”的服务,为居民巩固疾病预防工作。根据协议,徐浦中医医院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,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社区,为居民提供医疗志愿服务、医疗咨询以及健康讲座等服务,并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“送医问药”上门服务。此外每逢“三八”、“六一”、“七一”、“九九重阳节”等节日,医院将针对妇女、儿童、党员、老人等不同群体,安排大型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和免费检查,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。
其实早在4年前徐浦中医医院党支部成立时就与东明路街道建立了共建关系,而此次签约则让医院直接与居民区挂上了钩。“之前医院与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合作,居民区有需要,要通过党建服务中心来商量。而现在医院直接和我们居民区搭建了平台,可以让我们进行‘点菜式’服务,这其实就是让居民‘点菜’,质量和速度大大提升了。”一名居民区书记称。
徐浦中医医院院长陈令霄表示,今后院方也将组织力量,投身于志愿者服务中。“我们力争为社区居民多办实事,如建立健康宣教志愿者队伍,以健康指导、健康咨询、健康讲座等形式,增进群众对医学、医院的理解和支持,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。
社区与“两新”党组织共建联建制度,是东明路街道聚焦落实“一号课题”推出的做法,它为双方架设了一座“连心桥”,开创了双向服务的先河。通过这个制度,东明路街道进一步整合区域党建优势资源,因地制宜地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,培育区域内党组织参与社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并实现区域党建工作服务居民群众的常态化和制度化。
在体制革新的过程中,街道党工委发挥作用,通过加强项目化运转,不断增强“两新”党组织和居民区党组织之间的粘合力和精密度,释放“互惠共赢”的活力。制度推出以来,先后有安居物业、恩号物业等“两新”党组织,以及三林中心小学、万科物业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、紫华中意幼儿园等驻区单位与居民区签订同创共建联建协议,这使得相关服务项目和内容制度化,党建惠民的平台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家门口。
党员志愿者进驻“两新”党组织,为民非企业服务,是这项做法的亮点之一,这打造了“两新”党组织服务社区,社区党组织服务区域内企业的良性循环。当天仪式上,徐浦中医院党支部向东明 党员志愿者颁发了徐浦荣誉证书,由志愿者服务队每日轮班进行定点、定时的导医、就医咨询等现场服务,填补了医院高峰期病患就医迷茫、排队秩序混乱等问题。